世界大同
雖然自己很少看電視,但看過 《鳳凰四重奏》 的電視廣告,頗有共嗚。
帝皇時代,盲婚啞嫁,男女兩家要求,木門對木門,竹門對竹門。到了民國初期,打破階級觀念,男女自由戀愛,但仍離不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。
到了七、八十年代,隨著整體經濟起飛,勞動市場擴大,女性在社會上慢慢佔一席位。女性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,女性的意見看法亦慢慢被受重視。
九十年代開始,先後有名人公開承認同性戀身份,部份社會大眾認識到性傾向並不是病態,只是其中一種情感表現。這些名人大多是男同性戀者,他們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,無論事業或德行都深受認同。
觀乎電影情節,你可以知道,社會大眾對同性戀者的看法,普遍認為男同性戀者都是事業成功,他們的同性伴侶都是自己選擇的。至於女同性戀者,大多被認為是,因為曾經被男性傷害,所以對男性有了抗拒,而唯有跟女性交往,在不情願地變成女同性戀者,以至女同性戀者給大眾的感覺是弱者、是被遺棄的一群,比起異性戀女性更要弱小、更被遺棄。
二千零三年的沙氏引起全球另一動盪,中高層職位成為被裁員目標,皆因中高層大多是男性,形成女性的就業率比男性還要高。現實令到某些家庭的男女角色換轉,男士留在家中照顧子女,女士在外工作。
非常可惜的是,女性被長期壓抑之下,借着今次的轉變,大女人主義抬頭,充斥社會,諸君收看電視劇 《女人唔易做》 可見一班。這個情況令到大眾把女同性戀跟大女人主義劃上等號,令到大眾更加難接受女同性戀者。
我們所追求的 「世界大同」 應該是不分貴賤、不分男女、不分高低,都有權相戀,不被歧視。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說,時間不能改變事實,但時間是一個最公正的評判,就好像 《命梗》 這首歌的內容,只要我們的心不死,這場漫長的戰爭,終於可以得到勝利,達至 「世界大同」 。
Labels: 有感而發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